永利总站检测路线的 “保压" 是确保柜体内部维持正压状态、阻止外部爆炸性气体侵入的核心环节,需通过 “前期密封优化、中期保压测试、后期日常维护" 三个阶段系统实施,同时严格遵循防爆安全规范。以下是具体操作方法、测试标准及注意事项:
保压效果的关键在于柜体密封性能,需先排查并解决密封薄弱点,避免因密封失效导致保压失败:
检查密封结构完整性
柜体主体:查看柜体焊缝、法兰连接部位是否有裂缝、变形(如运输或安装导致的挤压变形),若有需用防爆级密封胶(如耐油硅酮密封胶)修补,或更换受损柜体部件。
门体密封:重点检查柜门与柜体接触的密封圈(通常为丁腈橡胶或氟橡胶材质),若出现老化、开裂、压缩量不足(密封面缝隙>0.1mm),需立即更换同规格防爆密封圈;安装时确保密封圈无错位,柜门关闭后均匀受力(可通过调节门铰链或锁具确保贴合)。
线缆 / 管路引入处:柜体进出线缆的防爆格兰头、管路接口(如气源管、排气管)需拧紧,格兰头密封圈需完好,避免因松动导致漏气;多余的线缆引入孔需用防爆堵头密封,禁止空置。
清理密封面杂质
保压测试需在正压系统空载状态(不接负载设备)下进行,使用精度≥0.1Pa 的微压表(或柜体自带的压力传感器)监测压力变化,具体步骤如下:
静态保压是指切断补气风机等主动补气装置,仅依靠柜体密封维持压力,测试密封性能是否达标,操作步骤:
初始加压:启动正压系统,通过补气风机将柜内压力升至 “保压测试压力"(通常为设计正压上限的 1.2 倍,如设计上限为 150Pa,则测试压力为 180Pa;具体需参考设备说明书,且不得低于 50Pa)。
切断气源:达到测试压力后,关闭补气风机电源,同时关闭柜体的进气阀(若有),确保柜体与外部气源隔离。
压力监测与记录:
漏气点定位(若不合格):
动态保压是模拟正压柜正常运行状态(补气系统自动工作),测试系统能否持续维持正压在设计范围内,操作步骤:
参数设置:按设备说明书,在正压控制器中设置 “动态保压参数",包括:
补气启动压力(通常为设计正压下限,如 50Pa);
补气停止压力(通常为设计正压上限,如 150Pa);
泄压阀开启压力(高于上限 5-10Pa,防止超压损坏柜体)。
系统启动:接通正压柜总电源,启动补气风机、压力传感器、控制器等系统组件,让系统进入自动运行模式。
压力监测与验证:
负载测试(可选,模拟实际工况):动态保压合格后,可接入柜内负载设备(如电机、仪表),启动负载运行 1 小时,观察负载工作时柜体压力是否仍能维持在设计范围,避免负载发热或气流扰动影响保压效果。
保压测试合格不代表一劳永逸,需定期维护,防止密封性能随时间衰减:
定期检查(建议每周 1 次):
密封件维护(建议每 3-6 个月 1 次):
压力传感器校准(建议每 6 个月 1 次):
应急处理:日常运行中若发现压力快速下降、声光报警器报警,需立即停机,按 “保压测试" 中的漏气点定位方法排查,处理后重新测试保压,确认合格后方可恢复运行。
禁止超压测试:保压测试压力不得超过柜体设计耐压值(通常标注在柜体铭牌上,如 300Pa),避免柜体变形或爆裂。
禁止带气开盖:保压测试或日常维护时,若柜体仍有正压,禁止打开防爆腔盖,需先泄压至常压(打开排气阀),防止内部高压气流夹带粉尘或杂质喷出,引发安全风险。
禁止使用非防爆工具:排查漏气点、更换密封件时,需使用铜制或镀镍防爆工具,避免工具碰撞产生火花,引燃外部爆炸性气体。
禁止省略静态保压:部分用户为节省时间仅做动态保压,但若静态密封失效,动态下即使风机频繁补气,也可能因补气速度赶不上漏气速度,导致柜体正压不足,埋下爆炸隐患。
通过以上 “密封优化 - 静态保压测试 - 动态保压测试 - 日常维护" 的全流程操作,可确保永利总站检测路线长期维持合格的正压状态,有效阻止外部爆炸性气体侵入,满足防爆安全要求(符合 GB 3836.5 标准)。核心关键在于 “密封是基础,测试是验证,维护是保障",三者缺一不可。